五一后坯布內貿市場率先發力,紡織行情又現嚴重兩極分化
五一后坯布內貿市場率先發力,紡織行情又現嚴重兩極分化
已經過去的“五一”,幾乎是所有紡織人過的最長的一次假期,三天很常見、五天也不少、七天可以有。但是放假對紡織人來說并不是總伴隨著快樂與喜悅,比如這次,據調研企業反映,受到海外疫情影響,今年截至目前,訂單普遍減少至少3成,更多的企業甚至在5成左右。訂單縮減、庫存積壓、資金缺乏從復工之初持續至今,導致部分紡織人都很難完全放松的歡度長假。
如今假期結束已經超過一周時間,紡織人早已經各就各位,并且國際上也傳出有部分國家開始放開限制,面料需求是否出現好轉跡象?
外貿好轉跡象不明
內貿大單率先發力
一直以來外貿是紡織訂單的重要組成部分,今年之所有紡織淡季如此嚴重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外疫情肆虐導致的需求減弱。近期雖然已經有不少國家開始逐漸放開出行限制,經濟也開始慢慢復蘇。但“外貿訂單沒有好轉”,幾乎是所有被調研企業統一口徑的回答。
外貿訂單還沒有起色,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放開出行限制的是挪威、西班牙、奧地利等需求有限的國家。而像美國這樣的需求大戶,還沒有完全放開限制,大量訂單自然無法立刻下達。
另一方面海外國家即使放開限制,經濟復蘇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。尤其是本來國外一些國家的生活、生產節奏就比較緩慢,復產、復工所需時間可能要更久。這也在無形中導致紡織外貿訂單并沒有及時傳導至面料端。
不過內貿訂單近期卻出現不少亮眼的表現。據一家企業負責人介紹,他們是做尼絲紡的,雖然近期沒什么外貿訂單,但是國內尼絲紡訂單卻有十幾萬米在做。另一家紡織企業也有相同感受,他們主要做仿真絲等產品,企業至今未開展外貿訂單,不過現在在做的國內女裝面料超過了30萬米每個月。
內貿市場出現松動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,隨著我國經濟走出疫情影響逐漸復蘇。內貿訂單或將全面爆發,此外外貿訂單也會隨著海外復工復產而陸續下達。
坯布庫存兩極分化
開機率仍處于高位
與五一假期絕大多數紡織企業放長假的情況不同,織造企業放假的不多。調研企業中即使放假一般時間也都不長,大多都在1天左右。
而庫存方面卻并統一、分化明顯。有企業坯布庫存只有10萬米,甚至沒有;有的則在50天,甚至是60天產量。出現如此差異主要是因為訂單來源不同。坯布庫存較少的企業,大都是因為目前在做的內貿訂單數量不少,消耗了大部分庫存;同樣完全依賴外貿訂單的企業,此時需求不旺,坯布走量不足造成庫存壓力較大。
雖然坯布庫存各企業差異明顯,但開機率卻都處于高位。調研企業中,部分織廠在8成左右,有的甚至是100%開機生產,并且短期內也無減產計劃。
歸根到底還是成本的問題。雖然我們一貫認為停產減產、工人放假肯定會降低成本、縮減開支,但實際上光有這些還不夠。工廠開工雖然避免不了這些支出,但同時還有坯布產出,并且大部分化纖坯布容易儲存,也適合長時間堆放。而一味的停產既無法避免房租、機器折舊、社保、員工補貼等支出,還要面對無一米面料產出的尷尬局面,因此織廠不停產、高開工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織造開機率高位
原料需求卻不旺
織造企業的開機率一直都是原料需求的風向標,開機率高了原料需求就大,低了原料需求自然也就低了。不過此次調研企業雖然開機率普遍高位,但是原料購買積極性相對較低。
“我們的坯布庫存有60天,目前織機都是滿開的,但是原料只有10天的量,還是最近剛買的。”一位織廠負責人說道。另一家織廠近期訂單還可以,坯布庫存不算多,只有10萬米左右,但是原料只夠3天使用。絕大多數織廠目前對待原料的態度都是隨買隨用,儲備最長也不會超過15天,并且購買積極性普遍不高。
其實織廠對原料需求不旺,主要是因為原料價格持續走低帶來的負面影響。據一位織廠老板介紹,他們在年前儲備了3萬噸的原料,但是后面出現疫情以及原油價格戰導致原料價格持續下跌。他們拿著手中的原料做一天就虧一天,現在已經毫無儲備原料信心了。
5月5日,原料價格受到原油價格回升的影響,全面上漲,其中滌綸長絲普漲50-150元/噸。一貫“買漲不買跌”的市場,此次也表現一般,產銷除了兩天較為突出之后,立即又恢復清淡。在訂單需求并未實質性好轉之前,光靠原料價格的漲跌已經很難刺激織廠大量購買原料積極性了。
當下的紡織行情雖然整體依舊處于淡季之中,但是頻頻出現的內貿訂單開始撬動整個市場,坯布庫存得到消耗,開機率處于高位。并且隨著放開出行限制國家逐漸增多、復工復產程度深化,外貿訂單大量下達也是大概率事件。等到面料需求真正的開始恢復,上游原料價格或許才能真正開啟上升通道,并且產銷興旺!